孔融(孔融弑母)

孔融介绍?如果只从《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中评价,我认为孔融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孩子,知道孝亲敬老。懂的尊敬礼让,不自私自利的孩子。这和孔融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小要教育孩子懂得尊老爱幼,懂得礼让,无论什么事情都要遵守规则。古人

孔融介绍?

如果只从《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中评价,我认为孔融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孩子,知道孝亲敬老。懂的尊敬礼让,不自私自利的孩子。这和孔融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小要教育孩子懂得尊老爱幼,懂得礼让,无论什么事情都要遵守规则。古人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由于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现在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这样下去孩子就会养成有求必应,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没有好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松对孩子的教育,从小要培养孩子良好素质。无论对孩子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历史上的孔融老了的故事?

在幼儿园时,我们就学习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旨在让我们明白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亲相爱,有好东西时要想着对方,学会礼让,懂得分享。要是我们不能够谦让,就会被教训说:“你看孔融,人家四岁的时候就懂得谦让兄长,你就不能学学吗?”

就是这样一个在众多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好孩子”,却在长大之后干出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那就是提出“父母无恩伦”。

原话是这么说的:“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了之于母,亦夏奚为?譬如物寄缻中,出则离矣!”大概意思是,父亲和儿子有什么亲缘关系,从根本来说,我就是个意外的产物,他们并不是为了生我而生我,只是意外怀了我,所以生下我;至于母亲,那就更可笑了,对我来说,她就是一个容器,装着小时候的我罢了,我从她体内出来就同他没关系了。

要知道,孔融可是孔子的第十九世孙,孔子他老人家可是认为人要“入则孝,出则悌”,孔融的这番说法可是直接对上了大行于世的儒家思想。

孔融的父亲孔宙死后,孔融悲伤得不能自己行走,得要人扶着才行,周围的邻里看见了,都夸赞他的孝行。我就奇了怪了,这还是那个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的孔融吗?仿佛看到了孔融啪啪打脸的情景。

因为没法确认到孔融提出“父母无恩伦”的确切时间,我只能假设两种结果:在孔宙死之前和死之后。要是第一种情况,不得不说,孔融是一个做戏的高手,欺骗了那么多人。不过,周围的邻里也是瞎的吧,一个不孝父母的人在父亲死后哭的如此伤心,没有人质疑一下这不合理吗?

要是第二种情况,那我有点同情孔融了,同时也很好奇是什么导致了一个乐观向上的好郎儿变成了一个亲情淡漠的人。

虽然孔融是一个这样的人,但他还是在其他方面有很大的成就。文学造诣很高,是“建安七子”之一,诗作也很受人追捧。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去查贪官污吏,查到什么,就一板一眼地说,毫不避讳。之后就经常给曹操提意见,提的多了,曹操就很烦,想要暗搓搓地杀了他,正好想到孔融之前的那番不孝理论,正是一个好借口,于是就把孔融给杀了,还株连了全家。

孔融死的时候是五十六岁,因为这样的理由丢了性命,真的不算是好的结局。当时的形式就是这样,世道太乱了,孔融又性子太直,曹操也不是能像李世民那样听得进谏言的明君,自然,孔融也无法善终。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yula.net/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