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诗(曹丕的诗词著名诗句)

闺怨诗曹丕?谢邀,先贴原诗!燕歌行(其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闺怨诗曹丕?

谢邀,先贴原诗!

燕歌行(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其二)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

飞鸧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燕歌行乃乐府旧题,具有地区音乐性。幽燕之地,也就是当时曹操征乌恒铜雀赋诗写下短歌行的那些时间。相较于父亲短歌行的慷慨激昂,子恒这两首燕歌行可就凄婉多了,两首都是以女性视角,写思妇的诗。但比较奇怪的是历来人们更重视其一,对其二的评论却不如其一。实则这两首确可互为映衬来看。

其一,先由景入情,将画面展开,然后思妇出场,怅然思君。画面感强烈,场景空旷,却又始终只有一人,则更显得人凄景凉,孤寂落寞。再到后来以牵牛织女见而未得相比。彰显了战争的无情与无奈。所以历来所推崇其一的原由也就在这里了。

再观其二。开篇就是别日何易会日难,而我们印象中更深的李商隐那首相见时难别亦难是否就是源至于此?开篇就言心情,不加铺垫,不加推陈,而又能动人的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心绪之切,情感之深,深到一种迫不及待,满而自溢的地步。此种心境之下,铺陈自是多余。而后直言山川悠远,思君难归。而思妇以泪洗面怀忧独叹。直接将思妇思念丈夫的画面展现出来。以实情动人,继而念之不得见,自然就是以物思人,以回忆度余生。“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所有的欢乐都飘零成过往,而思人而不归的当下以及未来,也只有摧肺摧肝的哀伤。可谓是将哀思写到了极致。那哀而至此,何以解之?继而引得后文,夜不成眠,披衣出户,仰星观月以遣余哀。但是月尚有成圆之时,人却不知几时能归……

一直到飞鸧晨鸣,这凄凉的悲鸣是否又与这思夫末归的妇人心绪相合?可惜这相同的留连顾怀却也不得留存……

综而述之,此两首燕歌行,于体裁,于主旨尽相同。都是写思妇的乐府七言。其不同处主要是在表达上不同,其一含蓄内敛,以广景衬孤情。循序而渐进。而其二则直陈其意不加任何铺陈,将两首映衬起来看,甚至可以理解为其一是思妇初期,而其二则是思之久矣仍未归。如果说其一多少还有点能相见的希翼,而其二则更多的则是多了一种知命。

曹丕的两首《燕歌行》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都是七言诗,都是表达了作者对别人的怜悯。不同点:1、曹丕的《燕歌行》,是中国第一首比较成型的7言诗,一共有两首,第一首比较著名,主要写闺中女子的思夫之情

2、高适的《燕歌行》,则属于边塞诗,描写了一次战斗的艰辛,还有就是对军官和士兵的不同生活提出了微些讽刺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yula.net/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