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沿着洛克之路一直向西,翻过一个超大的经幡垭口,便是卓尼了。翻过垭口才发现,垭口两边风格千秋,接近卓尼的这边一片草原。这张是车辆早行驶中,快门放在1/800秒拍摄到的。光斑流动的草原,草原像极了电影屏幕,白云、牛羊、游客、花草在屏幕里尽情演绎。正好是香浪节,有各种民俗表演、赛马等活动,也有各种体育比赛,正好我去的时候是跳远,不穿鞋子,草地上助
我是沿着洛克之路一直向西,翻过一个超大的经幡垭口,便是卓尼了。

翻过垭口才发现,垭口两边风格千秋,接近卓尼的这边一片草原。这张是车辆早行驶中,快门放在1/800秒拍摄到的。

光斑流动的草原,草原像极了电影屏幕,白云、牛羊、游客、花草在屏幕里尽情演绎。

正好是香浪节,有各种民俗表演、赛马等活动,也有各种体育比赛,正好我去的时候是跳远,不穿鞋子,草地上助跑。

给我的感受有点像是我们过会,只不过没有我们过会的商业摆摊,吃的用的每家帐篷里都准备充足,不用摆摊购物。远处上学的学生也回家参加,说明节日很热闹正式,借此远处的亲戚也走动走动。(当然这是我一个旁观者的感受,不当之处请指正。)
小孩欢乐的在草地上放起风筝

这些都是香浪节上拍到的情景




熬了一天,的确有点困,找了个帐篷前的椅子坐下来,主人热情的倒上酥油茶,我本以为是收费的,故意问道:“我把奶茶的费用付给你。” 主人一脸诧异:“这不是卖的,是我专门给你解渴的”。顿时感受到好久没有感受到的纯真、淳朴、善良、温暖……。随之而来的是熟肉、瓜果、笑脸……

来吧女主人,亮个相,嘿嘿。实际上是在煮茶过程中我随即拍摄的。队友发现我在一边偷偷享乐,都拥了过来,女主人随后是一杯杯的奶茶。上图是女主人的爸爸和弟妹,女主人是回娘家。一说到糌粑,就赶快给我做起了糌粑,原以为糌粑有酥油的腥味,不敢下手,结果呢?我把糌粑给吃光了,有点我们老家的荏油的香味。

百年藏寨前转经的奶奶,我为此写了一段打油诗,表达了我的感受。
岁月如水
渐渐东逝
曾经卓玛
今已残年
少时皮袄
一世牵念
永不停止的
是如水的转经筒
姚甲亮拍摄于甘南

这是我2019年冬天遇到的奶奶,给她画了一幅油画,琢磨着奶奶为什么流泪,结果才知道是迎风泪,这次遇到她也是不停的拭去眼泪。

来看看我不够好的油画吧!奶奶还是眼泪,却又上扬乐观的嘴角让人难以理解,说透了大家就容易解读这张画。帽子还是冬天的帽子,只不过为了表现时代元素,我刻意加上喜洋洋。

老寨新村

去卓尼县城的路上,拍摄时天色已晚,还是挡不住层层节奏与曲线留下的韵律。

路上随拍蕨麻猪,为什么叫蕨麻猪,想想猪也奢侈,一斤80元左右的蕨麻,我们觉得贵,它们免费吃。山上尽是蕨麻,因此把食用蕨麻的猪猪就叫蕨麻猪。

《彩绘新生活》,在大峪沟遇见给退色文字描色的工人。

大峪沟这片森林,真有点空谷静怡的感觉,流动的是阳光与白云,听到的唯有鸟鸣。

一线天

藏族妹子来了,带来的同样是笑容,这是一位设计师,不仅仅是传统藏服设计,更多的是将民族传统元素与当代设计相结合,这就是复兴,不仅仅是复古,还有创新。他展示给我们的是将传统民族图案设计在美甲上面。她的公司在卓尼叫做“阿迦善巴”,类似的实用美术与传统元素结合的设计产品琳琅满目。


以下展示给我们的是卓尼特有的服饰文化——三根毛



下图为队友吴滨延拍摄

妹子的名字没好意思问,只知道昵称“青思”



给卓玛拍摄的一组

下图是队友吴滨延拍摄

感谢各位的支持,感谢卓尼吴卓玛对拍摄的鼎力相助。
作者简介

姚甲亮,2014年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西安高校摄影老师,从事摄影教学18年,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会士,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灵台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yula.net/3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