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询(刘询是明君吗)

刘询和刘秀什么关系?西汉的巅峰,确在汉宣帝时期。文景之治时,大汉与民休息,人民安居乐业,但汉国力未盛,尚需对匈奴虚与委蛇。汉武帝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威名赫赫,但“海内户口减半”,武帝不得不“轮台罪己”以安抚人心。唯独在汉宣帝时期,大汉可谓是“民富国强”。对内,皇权集中,人民安定,对外,匈奴降服、西域平定、

刘询和刘秀什么关系?

西汉的巅峰,确在汉宣帝时期。

文景之治时,大汉与民休息,人民安居乐业,但汉国力未盛,尚需对匈奴虚与委蛇。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威名赫赫,但“海内户口减半”,武帝不得不“轮台罪己”以安抚人心。

唯独在汉宣帝时期,大汉可谓是“民富国强”。对内,皇权集中,人民安定,对外,匈奴降服、西域平定、西羌平定,国势鼎盛。

然而,这位鼎盛之主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则远不及汉武帝,甚至不及文帝、景帝。

其中原因,正是那句: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汉宣帝总是能抓住事情的规律,所以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地解决各种问题,将国家带入鼎盛。

其中智慧,值得后人学习。

曲突徙薪:夺回大权汉宣帝的开局是很不理想的。

他本是汉武帝废太子刘据的废太子,刘据遇害时,他多次险些遇险,幸有丙吉仗义相救,才保得一条性命。

后来,汉昭帝20岁就去世了,而昌邑王又仅仅干了27天就被废黜,刘询才被请出来继承了大统。

此时,霍光大权在握,而生长于民间的汉宣帝并没有足够的政治威望和政治资源。

如果不能把大权夺回,后面任何作为都会是奢望。用汉宣帝的话说,霍光在,他“若有芒刺在背”。

汉宣帝夺回大权的过程,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看起来几乎毫无惊心动魄的故事。

汉宣帝夺回权力的策略是:曲突徙薪。

其原理是:先把直直的烟囱弄弯,再把附近的柴火放远一点,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了。然后,再慢慢收拾局面。

说大白话,就是避免与霍光直接冲突。霍光虽然权势熏天,但豪华奢侈,骄横无忌,百姓侧目,必然引起人们的忌恨,翻不了天。汉宣帝只要多加防范,积攒实力,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装修”一下,就可以既夺回大权,又避免政局动荡了。反之,如果过早与霍光正面冲突,搞不好会落得跟昌邑王一样的下场。

因此,汉宣帝登基之初,一面对霍光隐忍,甚至娶其女儿为妻,一面又留意京城官员任免与权力格局的变化,并不动声色地培植自己的力量。

一方面,汉宣帝以丙吉、魏相等人为其心腹。

另一方面,汉宣帝又暗中在“霍光党羽”中寻找支持。

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棋是:拉拢张安世。

张安世,是武帝时期著名“酷吏”张汤之子,因被霍光器重而步步高升,算是公认的“霍光党羽”。然而,宣帝察其忠义之心,多加争取,决心以其为夺回大权的关键棋子。

霍光去世后,汉宣帝才开始“装修”。

宣帝立即以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又以张安世的儿子张延寿为光禄勋,领宿卫,实际上就是以张安世父子取代了霍光之子霍禹等人的职务。

当然,如果只是换一个人来掌兵,那也是没有什么用的,汉宣帝可没这么无聊。

上述动作,只是为了分化霍家集团,暂时稳定权力格局,为接下来的“曲突徙薪”创造条件。

接着,汉宣帝开始正式“装修”。

霍光一党之所以掌握权力,根子在汉武帝时期的改革上。汉武帝为了加强皇室的集权,以内庭的力量压制朝臣的力量。霍光也长期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辅政名义掌领皇帝的“秘书处”,使外面的宰相无法参与政务,从而长期掌握大权的。

因此,宣帝恢复旧制。以御史中丞透过御史大夫,达到宰相,使内庭与外朝声气相通,从而使大司马大将军再没有权重了。

在此基础上,宣帝以丙吉、魏相等人组成了新的中枢。

如此,烟囱由“直”改为“曲”了。

而霍光的子弟,则明升暗降,并分散其任职地点。由此,“徙薪”成功,霍家的权力迅速被削弱了。

经过“曲突徙薪”,胡越兵团、御林军及警卫部队中担任指挥官的霍家人,全部移职,改为许家人(许皇后家人)及史(宣帝祖母家)子弟担任,牢牢掌握兵权。

此后,霍光的子弟犯事,但却已毫无抵抗之力,被轻易铲除了。

由此,汉宣帝几乎没有经过什么危险,就完成了夺回权力的任务。

波澜不惊,自然没有康熙除鳌拜一般精彩,但却稳稳当当,这就是汉宣帝的风格。

不大刀阔斧,却务实、稳重的治政汉宣帝治政,看起来也少了许多大刀阔斧之事,不过,却务实、稳重。

“丙吉问牛”,就是宣帝君臣治国风格的代表。

宰相丙吉在路上,见有人打群架,还出了人命,他不闻不问,直接走了。随后,见有一头牛跑得气喘吁吁,连忙去问情况。

对此,丙吉的解释是:打群架这样的事情,有下面的相关部门负责,但牛在这个时候出现异常,可能是天气异常的表现,有可能会影响农业生产,要特别注意。

这就是宣帝君臣的风格:拒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穷忙”,着眼于把握规律,并顺着规律去做事。不做救火队员,要防火于未然。

防火于未然的效果显然远远好于救火,不过,人们往往更记得奋不顾身的救火,宣帝君臣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迹也就自然而然了。

宣帝时期,各级官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而宰相的“调和阴阳”也绝不是一句空话,虽然不多管事,但却高瞻远瞩,管在点子上,其治政水平极高!

显然,这是一个极有效率的政府班子!

在此基础上,汉宣帝推行了一系列算不上大刀阔斧,却极有意义的改革。

汉宣帝采取了“假郡国贫民田”的政策,给那些少田、失业的贫民配置土地和种子、耕作工具。

当然,宣帝可不只是简单的“宽仁之政”,他又以严刑峻法打击那些不法的豪强。

如此,贫富差距得到控制,国家得以长期保持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古代封建王朝维持稳定的政策原则,并非宣帝首创。然而,历代在推行过程中,却往往会出问题。或者是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官官相护,贫者益贫,或者是豪强不堪其打击,引发剧烈反抗。

汉宣帝之所以能四平八稳地推行这样的政策,关键在于他做事很有分寸。

在推行扶贫政策时,宣帝严格纠察吏治,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在严刑峻法打击豪强时,宣帝又坚决打击随意安插罪名,一定要确定有罪才治罪!

安抚穷人的政策,关键不是做慈善,而是确保其生产能力。

限制富人的政策,关键不是要非要打击富人这个群体,而是要打击富人的不法。

分寸拿捏到位,社会维持稳定的发展也就自然而然了。

不过,后人多喜欢谈论那些大刀阔斧的改革政策,似乎不太喜欢谈论这种务实、稳重的施政,宣帝能开创盛世却被人谈起不多也就自然而然了。

手术刀一般的打击:击败匈奴在对匈奴的问题上,汉宣帝很少发起荡气回肠的大进攻,他更关注规律,并依规律出手,反而在不显山露水之间取得了更大胜利。

汉武帝时期,多次发起对匈奴的大规模进攻。

匈奴被打怕以后,学乖了,汉军每次北伐,匈奴都避其锋芒,除非条件特别有利(如围攻李陵之战),否则不做正面决战。

因此,武帝后期的几次北伐,耗损极大,但或无功而返或大败而归,效果很差。

汉昭帝时期,吸取汉武帝后期的教训,采取以就地反击为主,辅以中等规模主动出击。

这种方式避免了过度损耗国力,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对匈奴的打击力度明显不够,匈奴反而猖獗起来,甚至再次与大汉争夺西域。

汉宣帝则摸准了匈奴的命脉,以手术刀一般的进攻,彻底打赢了对匈奴的战争。

前72年,匈奴大举进攻大汉在西域的盟友乌孙,汉宣帝组织了对匈奴的大举进攻。

汉宣帝对进攻的部署看起来非常“拙劣”:汉宣帝只是笼统地要求各军“出塞二千里”,并没有进一步指出具体的作战任务,更没有要求各路寻找匈奴主力。而且,汉军选择了在天寒地冻的正月出兵!

这是一个看起来拙劣,但是实际上针对性极强的方针!

匈奴早就学到了应对之法:避战。

然而,匈奴人避战的损失,比输掉主力决战还要大!

正月出兵,在唐代以前这是唯一一次。

然而,由于此时正值初春,草原仍然天寒地冻。汉军条件虽然艰苦,但有准备的草料、粮食,来去自如,而完全依然草原的水草为生的匈奴人就惨了,迁徙的匈奴人马缺乏水草,“民众死伤而去者及畜产远移死亡,不可胜数,于是匈奴遂衰耗”。

汉宣帝抓住了匈奴人的规律,做出了一个看起来“拙劣”的部署,取得的战果却比一次严密的主力决战部署更大!

随后,大汉与乌孙,各出少许兵马,连番袭扰匈奴,破坏匈奴人的生产、生活,使匈奴陷入更为困难的境地!

匈奴是以草原霸主的身份统御草原各部族的,如今混到这步田地,自然会引起各部族的强烈反对!

汉宣帝遂一面支持反抗匈奴统治的各部族,一面又分化、瓦解匈奴统治集团。

结果,匈奴陷入五单于纷争混战的混乱之中。

汉宣帝遂开始加强招降纳叛的活动,进一步分裂匈奴统治集团。

前51年,汉军夹道欢迎呼韩邪单于,以“客礼”相待,让呼韩邪单于“位在诸侯王上”,并对其册封,颁发“匈奴单于玺”,以法律形势确立了汉天子与匈奴单于的君臣名分。

最终,汉军在郅支城击破了顽抗的郅支单于,以辉煌的胜利结束了西汉之世对匈奴的战争。

没有那么多荡气回肠的出征,却如手术刀一般的精准操作,因此赢得了最大的胜利,这是真正的高手。

对于更喜欢荡气回肠、血脉喷张英雄事迹的后人来说,宣帝朝的对匈奴作战自然不被常常提起了。

一战定西羌: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西羌是大汉在丝绸之路上另一个难缠的对手。

前61年,汉宣帝令老将赵充国平羌。

根据羌人的规律,赵充国制定的策略是:不急于进攻,着眼于瓦解羌人内部松散的同盟关系。

其间,在朝廷主战派的建议下,汉宣帝多次耐不住性子,要求赵充国抓紧时间进攻。

然而,赵充国每次都据理力争,不遵旨意。

汉宣帝也实事求是,不因违旨而怒,每次都接受了赵充国的意见。

最终,羌人内部瓦解,归附大汉。

此战,不但粉碎了羌人的叛乱,而且,因为汉军留下的仁义之名,使“四夷”敬重大汉,基本上不再为乱。

赵充国平羌的事迹,是古代经典的仁义之战,多次被后世明君贤臣所提起。

不过,少了血脉喷张,自然在民间也缺乏传播了。

定西域:慢工出细活西域虽有数十国,但角力者主要是大汉与匈奴。

因此,如当年汉武帝耗费大量国力进行“天马之战”,远征大宛这样的事情,虽然宣扬了国威,但其实效果极差。

对西域,不应求一战之功,其关键在“稳”,只要能稳步在西域发展,大汉自然愈战愈强。

汉宣帝在西域,就是“慢工出细活”。

汉宣帝即位之初,在西域主要是“屯”与“联”。

一面继续在西域屯田,一面加强与乌孙的盟友关系,并一起夹击匈奴。

随后,汉宣帝又立足于“屯”与“治”。

所谓“屯”,就是驻兵在当地耕地、生活,既解决粮食补给问题,又长期保持稳定西域的力量。

所谓“治”,就是在当地建立行政机构,加强对西域的实际管理,与当地各族人民充分团结。

前68年,郑吉屯田,次年,击破了匈奴的盟友车师,旋即以郑吉为“护鄯善以西南道使者”(西域都护府前身),加强管理。

前60年,日逐王归汉,大汉设西域都护府。

慢工出细活,自然而然之间,西域平定!

务实的文化之政要开创盛世,自然也要为文化上的大一统做出贡献。

汉宣帝令人主持了对五经内容、解释的规范,又对汉隶书进行规范。

然而,汉宣帝一面推崇儒家,一面又下诏:施政用人,办理具体事情,不应托付给俗儒。

当太子以汉家尊儒术为名,建议废除严刑峻法时,汉宣帝又宣称:汉家本是“王霸道杂之,奈和纯任德政”!

显然,宣帝尊儒,是为统一臣民的思想,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儒术的局限性,坚持以务实的方式施政,自己没有被“绕进去”···

这种务实的文化之道,是最有益于实际工作的。

然而,这种文化之道,远没有“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热闹,反而给后世的记忆不多了。

人们倾向于记住那些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那些给历史留下刻骨铭心记忆的大有为之主,那些血脉喷张的金戈铁马。

很遗憾,汉宣帝给不了这些。

汉宣帝总是防范于未然,在波澜不惊间解决问题,自然没有太多挽狂澜于既倒的机会;他总是抓住敌人的软肋,稳稳当当的压垮对手,自然没有那么多热血喷张的大战;他总是力求平衡,顺着规律做事,如同顺流而行,自然不会给历史留下那么多与激流相搏的刻骨铭心了。

这样的汉宣帝,自然在后世的知名度不如秦皇汉武,然而,有这样的领导人,是万民之福!

为什么汉宣帝刘询名气不如汉光武帝刘秀啊?

此说法并不十分准确。汉宣帝的中兴汉室的招牌还是很响亮的。

汉朝文景之治后,经过汉武帝的一番折腾,威信大彰,但也元气大伤,后继者改弦更张,从而有“孝宣之治”(也称“孝宣中兴”),延缓了汉朝的衰落。

“孝宣中兴”的关键人物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他的一生十分富有传奇色彩,出生不到一年,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全部自杀或遇害,他自己则被关进长安监狱,五岁那年才被放出来。就是这样一个“倒霉蛋”,后来却咸鱼大翻身,十八岁时被霍光拥立为帝,终成一代明君。

刘询虽然出身高贵,他爷爷是太子,他老爸是太子的长子,他是太子的长孙,但很不幸,他曾爷爷是雄才大略又长寿的汉武帝。汉武帝到了晚年,老实说是有些昏聩的,猜疑之心也越来越重,竟然听信小人江充的蛊惑,大兴冤狱,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女儿都活活逼死。

在史称“巫蛊之祸”的浩劫中,太子刘据这一脉几乎死绝,就剩了刘询这一颗独苗。襁褓中的刘询虽逃过一劫,却也被关进了长安郡监狱,历经九死一生。所幸有监狱官丙吉(西汉名臣,后来汉宣帝时期的著名宰相)悉心照护,并选择忠厚谨慎的女囚哺育他,幼年的刘询才得已慢慢成长。

刘询五岁那年,汉武帝病重,或许是有心人想斩草除根,于是买通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汉武帝便派遣亲信郭穣,把京都二十六处官狱中的犯人抄录清楚,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

郭穣夜晚抵达长安郡监狱,却见大门紧闭,丙吉在里面说道:“皇曾孙在此。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呢!”丙吉顶着抗旨的大罪一直守到天亮也不许郭穣进入,郭穣只好回去向汉武帝打小报告,并趁机弹劾丙吉。还好,汉武帝并没有完全昏聩,他冷着脸叹息着说:“这是上天让这样做的吧。”不久大赦天下,于是,在丙吉的安排下,刘询得已出狱。丙吉还用自己的钱雇佣保姆继续照顾刘询。

同年,汉武帝驾崩,临终前留下两道遗诏,一道为霍光、上官桀、金日磾封侯,同为辅命大臣;另一道将刘询收养于掖庭,并令宗正著其属籍(录入皇家宗谱)。

此后,刘询慢慢长大,他虽养于掖庭,却常常出行宫外。他屡次在长安诸陵、三辅之间等地游历,深悉民间疾苦。

十八岁那年,在权臣霍光(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与刘询他爷爷刘据勉强也可以算是姨表兄弟)的运作下,刘询终于咸鱼大翻身,登基为帝。霍光死后,刘询逐渐掌握大权,与民更始,励精图治,使得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中兴”,另有史家称西汉国力在其治下最为强盛。在以制定庙号、谥号严格而著称的西汉一朝,刘询也是四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刘邦为太祖高皇帝,汉文帝刘恒为太宗,汉武帝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yula.net/300.html